神经外科:化繁为简 化简为精——精准定位治疗脑出血
发布时间:2020-06-02 浏览次数:2617
脑溢血又叫脑出血,是脑中风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年人身上。对于脑溢血的患者来说,如果他们不及时接受相应的治疗,那么这种疾病很有可能会诱使患者死亡。通常情况下,治疗脑溢血的方法有两类,即保守方法和手术方法。
我院神经外科在贾玉主任的带领下,学科建设进度一直在向上攀升,开展脑出血新手术多例,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病情特点,分别采取保守与手术方式进行救治,均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案例一:手术方式(八旬老人钻孔引流转为安)
5月27日,85岁的金爷爷在菜地种菜时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并有呕吐现象。家属送往长兴二院急诊救治,查头颅CT显示大量脑出血伴脑水肿,同时血压极高,予降压等对症处理后转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
术后即刻CT复查,手术效果满意
结合该患者CT影像学表现特点:脑内大量出血,颅压高 。经过神经外科贾主任以及重症监护室黄主任等查房后讨论,参照患者身体素质及家属意愿,本着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原则,决定予以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钻孔引流术。
对于这个同时还患有高血压疾病的高龄患者而言,”速度“是关键,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将手术时间缩短,还要大大降低麻醉、手术操作本身所带来的风险,这给手术也带来一定的考验。
手术在贾主任和多名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下,顺利完成。患者颅内的出血被及时引流出来,转危为安。手术之后,考虑到爷爷的病情仍不稳定,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爷爷的实时病情状况,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因为贾主任的精准操作,患者的创口非常小,出血量也不多,术后第二天,爷爷就恢复自主意识了。经ICU观察继续治疗2天后转入普通病房。
几天下来,通过贾主任和其他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金爷爷的气色一天比一天好,精神状态也很不错,接下来就是通过后续的康复锻炼来恢复爷爷的手脚力量。病床边,爷爷的儿女们一直陪在身边,医护们的精心照料和儿女们的呵护陪伴给了爷爷莫大的信心和力量。
案例二:手术方式(七旬老人颅内巨大血肿,及时“开颅”保住一命)
病床上,手术之后清醒的老人紧紧地拉着护士与老伴儿的手,温暖和爱意充满着整个房间,手术的成功让大家都非常满意,可在这之前,老人面临着却是另一番令人担忧的情况:5月28日,73岁的钱奶奶因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乏力不适症状,被家人送来我院急诊就诊,查头颅CT显示左侧颅内巨大血肿,伴右侧脑室少量积血,一边予患者降压等对症处理一边通知神经外科贾主任前来会诊。
“马上手术!”神经外科主任贾玉在综合患者发病时间、临床所见,既往有疾病病史因素后,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家属沟通好之后,决定立即行神经外科手术—脑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完全清除患者颅内血肿。手术之前进行了细致而又快速的手术评估和准备给老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术后复查头颅CT提示颅内血肿清除满意,颅内压较术前明显下降
术后第一日,患者意识恢复清醒,自主睁眼,双手可遵嘱动作,肌力明显恢复。目前,经过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日夜照料和实时观察病情,老人已经转入普通病房。
案例三:保守方式(特殊病情特殊对待 保守治疗也有“大前途”)
“真是要好好感谢贾主任和在住院期间照顾我的医护人员了,我现在恢复的很好,精神好多了,腿脚都有力气了”。科室里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正在与神经外科贾主任交谈着......这是她恢复身体健康后的第一次复诊。
71岁的宋奶奶因“突发头晕,恶心3小时”被家属送来急诊就诊,在做了初步检查之后,遂以“脑室出血”收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动态观察,考虑到奶奶病情的特殊性,经过神经外科、内科以及ICU专家的会诊之后,决定还是以保守治疗为主,一方面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奶奶现在的特殊病情,另一方面也让家属吃了“定心丸”。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救治措施之后,待奶奶的病情有所稳定,后入住神经外科接受下一步的治疗。
入住神经外科之后,给予患者保守治疗。经过医护们的精细照料,奶奶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后CT复查,脑室出血完全吸收。
4.因人而异,为你定制最优最精准的治疗方案
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就是保守治疗了;除此之外,就是手术方法了,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引流术;2.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引流术;3.小骨窗锁孔开颅血肿清除引流术;4.钻孔开颅血肿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术(此次手术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一些小的出血灶,还可以实行立体定向血肿腔穿刺抽吸引流术或脑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
以上所说的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骨瓣开颅,因其所具备的微创、精准、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较低等显著优势,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验证,为广大患者带去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