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三伏贴”起泡,不要慌,处理方法在这里!

发布时间:2018-07-25    浏览次数:3141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冬病夏治中医疗法,通过在三伏贴调养身体,达到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冬病夏治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在使用了三伏贴之后发现了有起泡的现象,中伏将至,那么,贴三伏贴起泡怎么办?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三伏贴起泡是正常现象吗

一些皮肤比较敏感的人在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和灼痛感,少数患者灸后贴药穴位皮肤出现水泡,这是正常药物良性反应,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此时,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另一类患者灸后皮肤无反应,并非无效,请患者继续以后的疗程治疗。另外,部分患者进行三伏贴敷治疗后,可能留下瘢痕。


2.三伏贴为什么会起泡

药物成分引起的正常贴敷现象

三伏贴中心的凹槽部分,其组成成分主要是带有刺激性的白芥子、甘遂、细辛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出现应激性反应,如瘙痒、红肿、疼痛、灼热等,反应过于激烈时会产生起泡的现象。

皮肤娇嫩容易引起水泡

要弄清三伏贴的原理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贴药后会感到局部很热,还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


3.三伏贴起泡怎么办

若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

若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瘙痒难忍、灼热、疼痛时,应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一般无需涂抹药物,可自行痊愈。

若出现水泡,小水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祛除贴敷药物与敷料,并进行对症处理;若水泡体积过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来医院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随便涂抹其他止痒药品,以防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凡有水泡者,只要避免感染,表皮的水泡都会痊愈,且不会遗留疤痕。


4.三伏贴起泡注意事项

1、反应强烈很正常。

药物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这些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消毒液。

2、要保持连续性。

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3、抓住有利时机。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这两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无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4、遵守固定疗程。

冬病夏治,三伏为一个疗程,今年闰二伏,因此有了“加强灸”。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而且,还要治养结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应该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5、少吃冷饮。

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6、远离空调。

进入空调房后,皮肤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

7、吃清淡饮食。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绿豆、莲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较适宜。

8、保证睡眠充足。

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此外,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闷热,会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这种情绪。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中心 就医指南 专家团队 科室介绍 护理园地 健康知识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用手机扫一扫
可快速预约
预约免费挂号

医院地址: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振兴北路666号咨询电话:0572-6652800

急救电话:0572-6262120

Copyright © 2010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